【籃球鞋 · 評】Hyperdunk 2017 FK EP
Hyperdunk – 一直背負著「創新」的全方位籃球鞋之名, 每次Nike有新技術推出, Hyperdunk 必定成為其中一款代表作, 要形容 Hyperdunk 系列是Nike Basketball 的 Signature shoes, 相信也不為過吧! 今年暑期前, Nike 公佈一款全新的緩震技術 「REACT」, 率先用到Hyperdunk 2017, 結合Flyknit編織鞋面, 一對配搭出品牌中近乎最top-level技術 的籃球鞋, 到底性能又能否達標?
Sizing ★★☆☆☆
Hyperdunk 2017 Flyknit版本首要注意的問題是尺碼, 這個問題足以令我考慮了兩日後才購入這一對Hyperdunk 2017 FK EP。
於香港發售的 Hyperdunk 2017 FK 屬於亞洲地區發售的 EP (Engineered Performance)版本 (即代表專為亞洲人較扁平腳掌及高足弓而設, 楦頭內靴空間較大); 當我首次到店內試穿一對慣常尺碼 US 9.5, 穿上立即感到鞋面相當貼腳, 尤其足弓左右兩側的壓迫感異常明顯, 但依然感到楦頭內偏闊, 曾一度誤以為自己正在試較細尺碼……之後我再試大半尺碼, 同樣感到足弓兩側的壓迫感非常高, 但內靴長度顯然是慣常碼最合適。當晚我再三考慮後, 回憶過往初次穿著所有Flyknit 鞋面都偏向貼身, 估計Hyperdunk 2017這部分有機會屬設計原意, 因而最後決定買入一雙 US 9.5 進行測試。 經過大概2次練習 (平均每次2小時), 足弓兩側的壓迫感逐漸消失, 即代表Flyknit 鞋面經過翻覆穿著會變得軟化, 真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慣常尺碼……
我相信有9成以上的人在試穿Hyperdunk 2017 FK EP會發現穿著困難、足弓兩側異常壓迫, 因而選擇較大尺碼, 主要原因在於鞋舌以下的連接位, 近乎半襪筒的設計帶來壓迫。另外, 楦頭內靴空間偏大, 令穿著者會感到鞋頭闊、足弓兩側窄的特殊感受。
畢竟Flyknit 鞋面屬於編織結構, 穿著多次後會自然軟化, 但買鞋過程最終取決於現場試穿感受, 以Hyperdunk 2017 FK 情況, 相信更會影響最終尺碼的考慮。個人建議如屬於一般及偏瘦腳型, 先考慮慣常尺碼, 至於較大及扁平腳型, 應考慮大半尺碼或者選擇其他鞋款。
Support ★★★☆☆
Flywire纜索技術絕對是Hyperdunk 系列的象徵, 雖然Hyperdunk 2017 FK EP在尺碼上選擇比較挑剔, 但它絕對能提供出色的支撐。
鞋身兩側依舊配置Flywire 的纜索技術, 鞋頭加入幼細的 TPU 絲線以加強保護, 與Kobe XI Elite的Flyknit相似。由於鞋面能完全緊貼腳面, 每一步的動作都能令兩側的Flywire以最貼近雙腳的方式提供支撐, 鞋面的穩定性相當高。
至於足踝的支撐及保護性, Hyperdunk 2017 FK EP 設計上作出很大的協調。鞋跟內靴有充足的隔綿, 足以包覆阿基里斯腱, 配合中筒鞋身及後跟內藏的TPU穩定片, 能有効地鎖緊足踝。整體鞋筒感覺與 Hyperdunk 2013 及 Hyperdunk 2014 相當接近, 但 Hyperdunk 2017顯然更加優勝, 已經不再像 Hyperdunk 2016 FK 的假高筒感覺, 可以算上歴代 Hyperdunk 系列中鞋筒保護的 Top 3。 鞋領雖然完整包覆足踝, 但設計巧妙地利用 Flyknit 技術, 於後鞋領製造具彈性缺口, 為雙腳提供相當高的靈活度。
Hyperdunk 2017 FK EP對於足踝支撐與靈活性兩方面, 鞋面表現非常出色, 符合大部分球員的需求; 但切記一點, 整體的支撐完全取決於所選擇的尺碼及鞋面貼覆能力, 只要內籠稍為帶有空間, 已徹底影響整體支撐能力。
另外, Hyperdunk 2017中底設計帶弧度, 內外側有不同凹凸部位, 作出橫移步時容易感到不穩, 需要稍為熱身來適應; 以上的問題影響了整體的穩定性, 令支撐評分上作出考慮。
Cushion ★★☆☆☆
Hyperdunk 2017 採用全新Nike的緩震技術- React , React屬於緩震膠技術的一種, 概念離不開將中底的緩震膠密度改變, 利用兩種不同密度的緩震膠提供回彈力及避震効果。官方指React帶彈性及耐用高, 但這次React實際表現令我感到失望。
中底使用全掌React (可以想像如一片Zoom Air 的大細) , 經過多次於室內及室外場地練習與測試, 整體回彈感覺並不算明顯; 前掌中底偏薄, 貼地感相對較明顯, 對起步動作有較好反應, 但同時腳掌受壓亦較顯著; 對於前掌的緩震, React只能算僅僅合格。至於後跟的感受, 比前掌稍為明顯感受到回彈力, 對腳跟的承托及緩震也有合理表現。
假如跟歷代採用Lunarlon技術的 Hyperdunk 鞋款比較, React 回彈感比同系列的Lunarlon較為明顯些少 (Hyperdunk 2012 / 2013 /2014) , 而React 並沒有像部分Lunarlon 鞋款, 數次穿著後已缺乏回彈的承托力, 這一點也許是官方所指的耐用提升, 但不能跟氣墊比, 始終結構與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跟其他品牌的緩震膠, React的表現只屬於一般水平, 未見有太大驚喜。
Traction ★★★☆☆
外底鞋紋是 Hyperdunk 2017 的特色之一, 它使用類似腳掌壓力紋的設計, 理應有不錯的抓地表現; 但很抱歉, 經過多次測試後認為抓地効果一般。
對於前後急停, 抓地効果的確很出色, 但對於左右移動, 外側在急停時感到偏弱, 首先第一點問題, 中底外側的凹凸形狀缺乏一致性, 影響急停時的接觸面積, 因此轉向時或出現抓地不穩的情況; 第二點問題, 這次測試的 Hyperdunk 2017 FK EP 採用的XDR 外底相當吸塵, 室內抓地表現稍為優勝, 但在室外場地的抓地表現相對遜色, 還是建議於室內場地穿著較好。
Overall Performance ★★★☆☆
CP ★★☆☆☆
綜合整體表現, Hyperdunk 2017 FK EP 只能算是一般, 鞋面的確能提供非當不錯的穩定性, 對足踝亦有不錯的支撐, 但首要條件是需要嚴選尺碼, 並預期要為Flyknit 鞋面進行熱身, 及後才能感受當中的優勢。至於全新的 React 緩震技術, 這確實比較令人失望, 如以Nike 當中的緩震技術, 它也許只是比一般氣墊以外的鞋款優勝些少 (或許多著幾次會好一點), 還有凹凸的中底外形, 對抓地也有些影響。 假若要付出USD$160的價格購買, 除非您是很喜歡Flyknit的柔韌感, 否則市面仍有不少更好更便宜的選擇。
作為一對全方位的籃球鞋, Hyperdunk 2017 FK EP依然安穩地完成它的使命, 它適合大部分前鋒球員穿著; 以穿著過多年來的 Hyperdunk 系列, 我只會把排列於Hyperdunk 2017中下遊位置, 相信如果把React 換回 Zoom Air , 肯定會有更好評價。
優 點 :
– 包覆度高
– 足踝保護表現穩定
– 輕巧
缺 點 :
– 穿著較困難
– 緩震表現一般
– 初時穿著感到足弓位置有明顯壓迫感
– 抓地表現偏弱
– 嚴選尺碼
測試資料:
鞋 款 : Nike Hyperdunk 2017 FK EP
鞋 碼 : US 9.5
重 量 : 354g / 12.5 oz (左腳)
主 要 技術 : Flyknit , Flywire , Full Length Re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