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DAN BRAND – 還記得你自己20歲時,打籃球的樣子嗎?

海 – 20歲是一個神奇的年紀,雖在法律上早已成年,但在很多人心裡,自己卻還是個寶寶。20歲就像一道分水嶺,或許還有對青蔥歲月的念念不捨,但我們已經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20歲的籃球夢,有多少人在這個時候選擇放棄,有多少人又決心一拼到底。

在今年NBA 5v5的賽場上,就有三位即將年滿20的年輕球員。他們都經歷過高中籃球生涯的輝煌,也感受到前路上的挑戰。

在20歲的分岔口,他們又會如何選擇?

夢想得來不易,我的籃球路,從不服輸——梁嘉顯(18歲,香港Team Passion

*大多數香港家長對籃球的看法很簡單:打籃球是一個沒有前(錢)途的選擇。同時,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學校裡唯一的籃球場或許還是排球場、羽毛球場……如果是第一次去,地上五顏六色的邊線會讓你沒有頭緒。但對梁嘉顯來說,籃球場的位置,他比誰都清楚。

當我是家人眼中那個一事無成的調皮小孩時,

我遇見了籃球;當大多數家長認為打球沒有出路時,我用冠軍,給父母安心和自豪;

角色變化的落差,高一轉校時就有遇到,曾經是球隊主力,絕不接受場下“旁觀”的角色。

早上6點到8點,晚上9點到11點,是屬於我一個人的加練。

1年的時間,從“旁觀”打到主力,我為自己正名。兒子的成長,父母看在眼裡,更記在心裡。

 

 

從“零”防守,到全隊讓教練最放心的防守球員, 每天早上6點開始,練體能、練腳步,從基本功抓起。

持續1個月的台灣特訓,儘管再怎麼枯燥和辛苦,但從看到自己和別人差距的那一刻起,心中便沒有認輸二字。

無論是甲級聯賽的訓練還是NBA 5v5的較量,我承認經驗和實力上的差距,但拒絕沒有拼過的失利。

不懼言語和肢體的碰撞,這是我對勝利的渴望。因為,不服輸,就是我的代名詞。

 

 

我要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葉天宇(19歲,廣州盛世傑青)

*曾作為主力球員及隊長代表廣東實驗中學兩奪廣州高中聯賽冠軍,葉天宇的高中籃球生涯堪稱完美。但在競爭更加激烈和殘酷的大學賽場,面對自全國各地的籃球精英,葉天宇輝煌的過去,似乎不值一提。

以前,我是廣州高中聯賽的全明星,三年拿了兩次冠軍;現在,我是大學校隊裡替補中的替補;而剛入學的時候,甚至連12人的大名單都進不去。

 

 

曾經在球場上“呼風喚雨”,獨當一面;現在連1秒鐘的上場時間,對我而言都十分寶貴。

更嚴格的訓練,更高強度的對抗,讓我看到了差距,也感覺到了迷茫;如果願意,我可以在“陽光組”裡找回往日的榮耀;但我就是渴望在更高水準的舞台證明自己的實力;

場下翻記分牌,沒關係;看學長們打球,也是一種學習。垃圾時間上場,沒關係;我會拼盡全力,不辜負教練的信任。即使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板凳度過,我也可以用自己的呐喊,為球隊出力。

在籃球的世界裡,沒有進步,就是退步;沒有過人的天賦,就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和苦練;時刻做好準備,只為當自己名字被叫到的時候,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關於未來:放開心態,球要狠,話不多——谷毛唯嘉(19歲,台北TEAM NCCF

*精瘦的身板,清爽的小平頭,扎實的基本功,以及似乎永遠都旺盛精力,是大多數台灣高中生球員給我們的印象。能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高中聯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明星球員,是無數籃球少年最大的夢想,同時也需要承受聚光燈下的壓力。即將升入大學,谷毛唯嘉選擇放開心態,重新開始。

少說、多做是我的風格;大學季前賽的對抗,NBA 5v5的賽場,幫我找到差距;曾經輕鬆的突破,不再輕鬆;曾經強硬的防守,遇上更強硬的進攻;

運球、投籃、防守腳步,一切都從基本功練起;想一直比別人強,就要永遠比別人練得更多。

台灣地區高中最佳後衛?我更在意輸贏。

上到大學打替補?我早有準備。

作為球隊新人,連在球隊大巴上講話都小心翼翼、輕聲細語;但只要比賽哨聲響起,便瞬間開啟“球隊領袖”模式。運籌帷幄、胸有成竹,他是球隊進攻的發動機;隊友進球,板凳上的他手舞足蹈,振臂歡呼;球場之上,不論輩分,我只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

長人如林的內線,雖然偶爾有點小怕,但仍然堅定殺入。身體接觸,我隨時做好心理準備;關鍵時刻,我也絕不手軟。

 

場上這般無畏無懼,是台灣原住民布農族血液中流淌的驍勇善戰;更是源自家人在背後的無限支持與鼓勵。年將20,1米73的小身軀,有巨大的潛能正等待爆發。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